有親屬關係的人我們稱為「家族」,古代上下階級分明的時候有「貴族」,每天都要上下班的人叫「上班族」……那什麼是「字族」呢?國字也有族群之分嗎?先來瞧瞧下面這首字族歌吧!反字歌:本是良民小商販,荒年已難尋碗飯,又遇貪官逼民反。只好帶著板鴨與甜粄,乘著舢舨,渡過大河上梁山。一個「反」字邊,配上各種部首,一下子就生出六個不同的字,六個字又分別生出各自的語詞,這些詞還以詩歌的形式組成了一篇小故事!有沒有開始體會字族奧妙的地方了呢?一起來聽聽羅秋昭老師更詳細的介紹吧!
有趣的字族識字法文/羅秋昭
中國文字之始,雖是以表現形體為主的象形文,但後來新創文字以後,大部分是形聲字,《說文解字》裡形聲字占了漢字的百分之八十二左右。到了近代,新造文字和科技文字的出現,使得形聲字不斷地增加,目前粗估形聲字約占了國字百分之九十以上。 大量的形聲字,對於學國字的人來說,有它的容易處,也有它的困難處。容易的地方是,形聲字一邊表形,一邊表聲,認識了形符可以了解字的屬性、類別;認識了聲符,可以從聲符中猜測字音或是字義,因為同聲符的字,字音都很接近,意義也相似。
但是它的難處,則在於歷經了長遠的時代,有許多字的聲符不能準確表示字音,若還想「有邊讀邊,無邊念中間」,就不可行了。例如:梭、逡、酸、俊、駿都有「夋」為部件,但是它們的字音相差卻很大。
形聲字是容易混淆的字,目前有許多人常常寫出了同音的「別字」,或是錯置了部首寫出了「錯字」。這些錯別字常是因為對部首和部件組合的意義了解不夠所造成的。如果能把握部首和部件之間的關係,不但 可以很快學會國字,而且不容易寫錯字。 其實國字只要識得兩三百個部件(聲符),加上部首就可以認識五倍或是十倍以上的文字。例如以「爭」為字根,爭加目旁則成「睜」眼看;加手部則成「掙」扎;加水是乾「淨」;加犬部則是「猙」獰的面貌。由此 ,從一個字根,就可以同時學會其他相關的文字,像是找到線頭一般,抽絲剝繭就可以拉出一條長線了。 這種以部件為中心,加上偏旁而發展出來的一串字群,我們稱為「字族」。我們從字族入手,不但可以增加識字量,而且可以避免念錯或寫錯字。所以兩岸對於兒童識字教學,早己編寫了「字族讀本」或是「集中識字法」的書。只是所收集的字族太少,不夠全面。
因為是書序所以以下是介紹書的:這本 《字族識字活用寶典》收集了一百一十個部件,加上偏旁可以認識一千多字。為了不使識字枯燥,於是把字族以歌謠方式呈現。只是在編寫過程中,發現同字族的字,並沒有一定規則或關係,創作歌謠十分吃力,有些歌謠難免牽強,但是為了提高學生興趣,而且有節奏的文字容易上口,容易記憶,是以不惴愚昧,編寫成了押韻的短文或歌謠。每一篇歌謠後面,把同部件的字加上解釋和語詞。同時每五個單元後面,還設計了一些練習題目,讓閱讀者考評自己分辨字形的能力。 這本書構思了七、八年,課堂中也與學生討論過,就這樣停停寫寫斷斷續續,今年初幸得編輯伙伴李春霞老師大力協助,以她為文簡明清暢的風格,一改本書原始嚴肅的面貌。此外,胡曉英老師也協助整理,女兒覃思齊也以她活潑的文筆,創作了不少歌謠,充實了本書的篇幅。還要感謝北師同學幫忙打字,才得以完成這本書。在付梓之前特別要感謝他們,也希望同好先進們閱讀之餘不吝指教。
留言列表